路易斯康纪录片:私生子的寻父之旅
发布时间:2025-01-25 08:39:40
路易斯康纪录片:私生子的寻父之旅
关于伟大建筑家路•易斯康的这部纪录片《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导演正是他的私生子纳撒尼尔•康,他以儿子视角展开了一场私密的寻父之旅。
他到访父亲的伟大作品现场,寻访父亲的生前好友,甚至访问了自己“没有名分”的母亲,只为答疑那些带着伤痛的记忆碎片,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父亲对自己的爱的证据。
关于自己和母亲被抛弃,他得到了一位父亲生前合作伙伴的解释:“康把广博的爱分给了世人,因此有时候忽略了去爱最亲近的人。”作为私生子,听到一定五味杂陈吧。
公共性的纪录片,因为夹带了“私货”而充满了自我探寻、自我重建的色彩。这超越了一部纪录片的容量、甚至是“道德”,而更像一篇日记、一场自我对话、一次心理疗愈与和解。
路•易斯康的建筑,极简但体量极大的几何线条,形成某种像神秘符号一样的结构感,粗粝得像他皮肤一样的混凝土外立面,映衬在烟雾缭绕之下,真的像一种古文明。
不同于贝聿铭、赖特作品所呈现的时代性、商业与艺术的聪明平衡,路•易斯康的建筑像远古而来,又像未来来物。如果地球毁灭,那它们是像金字塔一样应该被留下、并代表地球文明的符号与象征,供外星人研读、揣测、甚至膜拜。
但这对他儿子而言似乎都不那么重要,最后十分钟显然他对作品的意义并不那么感兴趣,他更在意别人如何讲述他的父亲、以及与他的关系。一座座建筑探寻完,他也终于可以和他的父亲说再见,开始新的人生篇章。
真的很心疼作者的妈妈,隐忍、仁慈、不求回报的爱,她依然相信路•易斯康会放弃婚姻来与他们生活,儿子说:It's a good myth to have.
妈妈说,I don't think it's a myth。
带着被爱的信仰活着,即使那是迷思,也总会让我们活得更加坚定吧。
#建筑 #建筑设计 #路易斯康 #现代主义建筑 #纪录片 #与自己和解 #建筑学 #建筑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