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后“广告狂人”时代

发布时间:2025-01-25 08:34:20
我们正处在后“广告狂人”时代

我们正处在后“广告狂人”时代

一群60年代麦迪逊大街的疯狂广告人,乘着战后婴儿潮与消费主义的狂热扶摇直上,编织“以消费修复心灵”的广告叙事。广告是真实的谎言,是骗你的真话。广告是男主Don编织的产物,也是他人生的隐喻——他顶替了他战死上司的名字,摆脱了贫困的原始家庭,得以开启新生活,像广告一样,Don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谎言”。他的名字是假的,但他所享受的生活——金钱、名利、妻儿、恋人是真的。他个人生活危机的出现,常常伴随他真实身份的被迫披露。他一方面告诉消费者:You are what you buy,另一方面也陷在“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终极困顿里。他一方面向世人推销欲望,另一方面也被自己的欲望所困。他所经历的精神危机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缩影,一切都是繁荣的,而投身这股繁荣所带来的收益也让我们成为了繁荣本身,繁荣把我们无限撑大,但等到一个个公共危机来临的时候,泡沫又被刺破,我们慕然发现我们的内核是中空的。彼岸的60年代美国,嬉皮士出现了,摇滚乐出现了,身心灵出现了,致幻物出现了。Don从第一季的意气风发,到最后一季的生活崩塌,这种急转直下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他也并不知道自己一生在追逐什么,所剩无几的他还能追逐什么。第七季的灵修好似让他顿悟,群体的对话疗愈好似让他被看见,也许那一瞬的“悟”是真的,但“悟”之后的下一秒,经典的可口可乐广告《Hilltop》出现。这似乎在暗示他想出了这个表面世界大同、内在鼓动消费的伟大广告创意。一个商业广告,究竟承载了多大的社会责任,才可以免受外部指责。一个广告作品,究竟夹带了多少商业以外的个人私货(以价值观倡议的形式),才可以免受自我谴责。Don所处时代的消费主义由盛转衰,和我们所处的从“理想生活”到“投入真实生活”的转向相同,至少看起来相同。如果消费主义没有消失,那就是以更隐蔽的方式出现了。剧中的个人故事与时代事件密切相关,宏大的历史事件既是一层笼罩,也是剧中人物行动的直接诱因(比如肯尼迪遇害及其凶手遇害让Betty决定离婚)。我们当下对身心灵的内在渴求,一样与被折叠了的社会创伤密切相关。讽刺的是,当下对身心灵的渴求又常常转化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消费主义。剧中人物对消费主义的构建、袪魅、与袪魅后的变种投入,在这里我们依然能够共情。#影评 #消费主义 #身心灵 #广告狂人 #广告人 #品牌营销
内容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wyl860211@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