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全民摄影时代,摄影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都喜闻乐见和必须使用的生活艺术和传播媒介,无论是用相机还是用手机,都可以拍摄出传递视觉的照片,用于记录工作、观照生活、寄寓情感、分享交流、宣传存档……以直观鲜活的影像展现新时代,讲好可视可信的中国故事。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摄影除了上述众所周知的功能作用,还是焕发生命之光的疗愈艺术。春暖花开的时节,又将迎来“国际幸福日”。2012年第6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追求幸福是人类努力奋斗的核心,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渴望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但幸福,除了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还要在精神生活体现美满。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又是国际社工联(IFSW)从2007年确定的“世界社会工作日”,也称国际社会日,以“助人自助、关爱、尊重和平等”等价值理念,鼓励为社区内弱势人群解决问题,为有需要的人士贡献自己的爱心、知识和技巧。前不久因机缘与广州融爱社会服务中心的创办人张倩昕面晤,勾起了我对十多年前与一群学社工的大学生义工(现在叫志愿者)一起,用摄影艺术帮助麻风病康复者老人去疗愈伤痛,康复“生命之光”的往事回忆。2010年1月《生命之光》麻风康复者摄影展在广州文化公园开幕,我(左3)与康复者摄影小组组员和大学生义工合影留念。
一、用摄影康复“生命之光”
我是在一次看到儿童艺术治愈绘画作品展后受到触动和启发,开始探索摄影的艺术治愈作用。2009年的某个机缘,我走进了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和一班大学生义工一起志愿帮助驻村社工组建康复长者摄影小组,帮扶麻风病康复者以学习摄影的方式,去打开他们冰封的心灵。过去由于治疗条件等历史原因的限制,为了避免麻风病的传染扩大,所有被查出患有这种可怕疾病的人都会被强制送到“麻风院”进行隔离。因此,麻风病不但造成麻风病患者身体的残疾,更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打击。长期以来,麻风病患者带着身上的残肢和溃烂的伤痛,在被社会误解和遗忘的地方默默生存。虽然后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麻风病已经可以治愈,不再可怕,麻风病人也都成了治愈的康复者,但世俗仍有偏见和歧视,他们依然有家难归,只能长期滞留在康复治疗所——“麻风村”,隔世生活。因此,麻风病康复者普遍都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尽管社会日益进步,麻风病康复者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但如何让他们康复心理、建立自信、实现心理安宁与自我肯定,始终还是个难题。艺术疗愈心灵,随着摄影数码化后的更加简单易行,通过摄影去实现艺术治疗,不失为便捷无害的途径。我们因此尝试为每位康复者组员配备一部数码小相机,鼓励他们以摄影的艺术形式去发现美好、拍摄美好,表达情感、表现心扉……实际上,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隐藏有艺术的分子,当有机会就会生根发芽,将深藏的艺术潜质发挥出来。追求美好是所有人的需求。有了相机,得到鼓励,康复长者都乐于克服困难去拍照。正是有了一个表达自我追求的表现目标,心灵有了寄托,精神就开始转移,专注、集中于摄影,一时就忘却了身心的伤痛,忘却了其他……经过大半年的摄影学习,摄影小组的每一位康复长者都有了巨大的精神转变,话多了、心开朗了、人快乐了。是摄影,打开了他们的心理屏障,是追求美好的艺术指引,成为康复长者溶入生活、融入社会的崭新门径。为了进一步激励康复者们用摄影打开心灵之窗,更多走进社会,也让社会各界共同来关注他们,经过一系列的策划和筹备,2010年1月,我们在广州市文化公园举办了“生命之光”——麻风康复者摄影展。100幅展览作品,展现了麻风康复者们的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包括一些通过烟花、动物、植物等物象来折射情感、传达含意的心象作品。虽然作品不可能完全与平常人的摄影视觉相媲美,但每张照片都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展览的举办,得到社会各界和不同媒体的关注,让麻风康复者们感到无比鼓舞和欢欣。现在回头去看那些作品,会觉得那些作品是相当的“当代”。这样一个完全由麻风康复者自己拍摄,并登堂入室走进广州文化公园做正式的展览,麻风康复者的摄影作品展,在广东是前所未有,也至今没见来者。我很欣慰当年为康复长者们策划了这么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摄影艺术治愈活动。我在“生命之光——麻风康复者摄影展”的前言中写下的这两段话,在现在,对于每个摄影人都仍有启迪意义:艺术,可以移情,是自我宣泄与安抚心灵的最佳行为。现代科技的进步,数码相机的价廉易用,使康复者移情艺术追寻梦想成为可能。开启快门,闪现生命之光。生活圈子的隔离,并不能淹没康复者们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憧憬,尽管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使用相机,尽管他们手脚不便以至每一次拍摄都要付出许多,但他们以顽强的生命力与过人的悟性,拍下一张张不一般的作品;尽管拍摄的只是他们身边生活的一花一草、一狗一猫、点点滴滴,因为经历的不凡,平凡的景物在他们的“眼界”呈现出不凡,这些映射出他们生活状态的影像与众不同,趣味天成,直觉、感悟造就了他们作品的率直、纯真与非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艺术不分贵贱。每个人都拥有潜藏的艺术天赋,只要给以机会,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上帝曾经关闭了他们前半生的“门”,现在却为他们打开了后半生的“窗”。一张张渗透着康复长者顽强努力拍得的图象,能让观者感触到他们的心——“图为心画”,这些图像,也折射了他们的心灵渴望。二、摄影艺术是疗愈心灵的良方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的精神压力也在日益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多人需要关注心理健康,重视精神卫生。据统计,全球目前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根据中国大样本流行病学最新调查,我国成人精神障碍的总体患病率为16.6%。美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也有文章指出,社会愈富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愈多,而能够获得优质精神卫生服务的只有少数人。精神患疾,调节精神状态,保持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健康,现代医学通常通过心理学分析作心理治疗,艺术治疗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介入方法。欧美国家的“艺术治疗”已经普及到很多心理咨询诊所。艺术很早就被称为移情、让人诗意地栖居的艺术。利用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辅助治疗心理障碍的艺术治疗法(Art therapy),很早就在欧美先进国家兴起并广泛应用。“艺术疗法适应性广泛,无论症状的轻重和性质的不同,无论对象文化的高低和信仰如何,无论对象的语言和民族的不同,艺术疗法都是可以运用的。艺术与科学讲述的真理性和规律不同,它告诉人们的是善与美,给予的是感情和感觉,讲述的是典型和自我。因此,它是人表现情感、伦理和愿望的最佳手段。”视觉艺术,都蕴含创作者的心灵智慧,是借艺术作直接述说或托物言志,自有耐人寻味的部分,它会牵引着观赏者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去体味、探索与考证人类战胜身心困境的出路与方法。国内引入并运用儿童绘画作艺术治疗,对那些认知发展迟缓、情绪障碍、自闭症、多动症及有生理或心理创伤等经历儿童的治愈,都取得很好的成效。艺术能够治愈心灵,具有点燃内心火焰并改变思想行为的力量。但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在时间宝贵、紧张急促的快节奏生活里,不要说去做专门的“艺术治疗”,即使抽时间走进美术馆去接受精神熏陶,或者铺开画布、纸笔去作画写字,进行自我的艺术治愈,似乎都不容易。越来越普及的摄影,就成为艺术疗愈的便捷途径。记录时代观看,摄影人间诗意。摄影创作的行动,以及摄影收获到作品,都会通过感受喜悦、引发争议、怜悯痛苦或愤怒仇恨等心理变化,引起大脑反应,激发感同身受的精神意识,让人们在一个短暂时间进入到艺术营造的“理想世界”,即所谓的“灵魂脱窍”,进入超脱现实、摆脱烦恼的状态。例如,看到靓丽和谐的色彩构图,让人会感到格外的愉悦,美好的东西,美好的画面,都可以让人感觉压力减少,积极的情绪增加,幸福感提高。摄影人为圆艺术之梦的追光逐影,似乎只为捕捉那诗情画意的刹那瞬间,却不知道,自己沉醉于捕光抓影的行动,以及收获到一张好看、满意的照片,得到的那种心满意足的成功感、满足感与愉悦感,其实就已经让身心得到疗治。那种发现新鲜与拍到精彩的喜悦情感,可以把人的情绪压抑、焦虑紧张、悲观抑郁等等全都抛开;而且,专注于摄、倾情于影,下蹲仰视四周望、低头寻觅全身动、屏息呼吸按快门……摄影一个画面的一系列规范动作,其实就像是在练太极的套路。摄影,是需要全身心一起运动起来的艺术行为。达•芬奇曾经说“艺术是一种精神状态。”在进行摄影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一种无声的情绪与能量其实已经在摄影者的身体内悄然流动。所以,热爱摄影的人,大都健康、快乐,更会生活。三、摄影的艺术治愈功能需被广泛认知与运用
摄影日趋手机化,手机作为现代人的“器官”延伸,手机摄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因此,摄影的艺术治愈功能有必要被更广泛认知,并被善于运用。在现实的喧嚣与繁忙中,将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不妨停下手中的活,拿起手机去“瞄一瞄”另一个光影世界。可能只是稍微把目光从案头移望窗外,以片刻的“分心”“走神”,作短暂的“逃离”,如果有习惯成自然的“摄影之眼”,就会“发现”许多因繁忙而被忽略了的自然美妙:春暖花开,莺飞草长,万紫千红,光影成趣。当马上拿起拍摄功能越来越先进的手机,去捕捉美的瞬间,在专注于摄影的那个时空,人其实已经不会去记得其他的事,而是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忘记烦恼,卸下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使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治愈,心境即趋于平衡。故此,不时“偷鸡”摄影来做精神的保健操,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艺术治愈心灵”的成效会显而易见。看看身边那些热爱摄影的人,尤其是喜欢表现美好、拍摄唯美照片的人,大多数都身心健康,甚至更加长寿,例如郎静山、陈复礼,都是高寿的摄影大师。或许这就是中国书画家常说的“美意延年”。当下摄影已经从传统走向现代,走向当代,在不断“裂变”,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分化、多样细化的势态。面对“纪实摄影”“艺术摄影”“商业摄影”“创意摄影”“沙龙摄影”“画意摄影”“景观摄影”“风景摄影”“新锐摄影”“当代摄影”等诸多分类的不同概念,以及众说纷纭的学说舆论,许多人被搞得头晕眼花,不知所措,十分纠结。其实,“摄影是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非要弄得清楚,倒是“为什么而摄影?”自己的摄影目的是什么必须想得清楚!所以,无论你选择拍什么,只要你中意,当你沉浸在摄影的探寻之中,“艺术治愈心灵”的精神疗法在发挥作用,就十分值得了。“肩负时代使命,弘扬担当精神。”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但只有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才有可能肩负使命任务。健康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健康中国”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要规划纲要。爱摄影,懂摄影,用摄影艺术治愈心灵,祝所有人身心健康,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附:“生命之光”——麻风康复者摄影作品明信片
附:新中国最早的“义工”“社工”与最后的麻风康复者(吴吕明摄影)
2009-05-13,南海平洲红卫医院的麻风病康复长者向大学生义工述说旧事。
2009-05-13,大学生义工与南海平洲红卫医院的麻风病康复长者亲切交谈。
2009-05-13,大学生义工与南海平洲红卫医院的麻风病康复长者亲近交流。
2009-05-13,大学生义工向南海平洲红卫医院的麻风病康复长者请教各个牌识。
2009-05-13,大学生义工为南海平洲红卫医院的麻风病康复长者检查新义肢的使用。
2009-05-13,大学生义工帮助南海平洲红卫医院有劳动能力的麻风病康复长者把要运出去卖的东西固定单车尾架上。
2009-05-27,汉达社工认真查看广州太和麻风病康复者医院长者数码相机上的照片。
2009-05-27,汉达社工在教广州太和麻风病康复者医院的长者怎么把数码相机的照片传到手提电脑上看。
2009-06-14,广州太和麻风康复医院摄影小组成员赖叔向来访者分享介绍他的作品。
2009-05-27,汉达社工到广州太和麻风病康复者医院教唱歌活跃长者生活。
2009-05-27,和汉达社工到广州太和麻风病康复者医院做探访,我也下厨炒了个青菜。
2009-06-14,汉达社工每次到太和麻风康复医院探望长者都会组织大家聚餐交流、改善伙食。
2009-06-14,汉达社工与太和麻风康复医院的长者亲切交流。
2009-06-14,汉达社工到太和麻风康复医院探望长者都会组织大家聚餐交流,并调动大家欢声歌唱。
2009-06-14,汉达社工在广州太和麻风康复医院为长者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2009-07-09,汉达社工组织的村际象棋大赛在红卫康复村进行中。
2009-07-09,汉达社工在红卫康复村进行的村际象棋大赛中做裁判员。
2009-10-13,广州新沙医院举办50周年庆典活动,康复者摄影小组成员在取景拍摄。
2009-10-13,广州新沙医院举办50周年庆典活动,大学生义工为参与演出的康复者做指挥。
2009-10-13,广州新沙医院举办50周年庆典,获赠花束的大学生义工把鲜花捧给这位康复长者。
2009-06-14,义务为广州太和48位麻风康复者拍摄身份证照。
感谢感恩所有的遇见,无悔青春,唤起生命之光,为岁月欢歌……
图片格式jpg(1-2M)
图片需配文字说明
个人肖像及摄影简历版次:2023 年 3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书号:ISBN 978-7-5122-1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