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依然对印中关系的未来保持乐观,我相信双方可以通过传递共同的价值观,加深对彼此了解,恢复和谐关系。如果只用现有的民族国家模式来处理,边界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或许天下观是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法之一。
但这并不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永远无法相互理解。鸿沟可以被理解并克服,但需要抛开自身预设并欣赏他人,而不应把自身观点强加于人。
中新社记者: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并通过交往交流丰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当下,您认为双方应如何推动中印文明交流互鉴?
然而,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对此持怀疑态度,因其不了解这种独特的天下哲学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此外,哲学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的反映,也是观察世界的一个视角,由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基础不同,因此从不同视角看待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我在武夷论坛的演讲题目是“寻找天下:‘两个结合’之道”。我认为,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推动力量,即“中国特色”。其中至关重要的“道”,就是中国的天下观。天下观这一与中华文明一样古老、内涵丰富的理念,是推动中国沿着现代化道路前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指引,为社会主义赋予了“中国特色”,回答了“中国何以成为中国”的问题。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不仅为自身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还开创了一种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与和谐共生的全新方式。
天下观念形成于西周时期,其形成背景是当时周王朝需要通过团结而实现大一统。天下观提出以德服人、以德治天下的理念,而非诉诸恐惧、武力和统治,其核心哲学基础是“明明德于天下”和王道,反对霸权统治,道德被置于个人或外交行为的关键位置。
如果人们像提出“修昔底德陷阱”假说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或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认同现有的主流视角,从自身文化和经验出发,认为世界是敌对、无法妥协、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的,并以此解释全球政治,那么“修昔底德陷阱”毫无疑问地展示了一种不幸的未来。但如果用中国的天下观来看待同样的世界政治,“修昔底德陷阱”根本不会被提出或成为一个议题。
当然,现有的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和其他紧张局势,无法通过现有的方法解决。也许正因为此,中国的天下观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用以解决当今全球政治面临的各类冲突和紧张态势。
在研究过程中,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提到的道德准则,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周文王的作品和人生经历,都给了我深刻启发。我非常欣赏诸葛亮的能力和智慧,也喜爱李白的诗歌和罗贯中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我钦佩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所展现的坚韧、宽容和独特性。正如《论语》中有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以说,我也如同青草一般,受到中华文化“之风”的吹拂。
萨利克尤·桑塔姆:对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进行客观研究便能发现,天下观支撑和激励中国走上一条独具特色的外交之路。这也是我在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概念。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无论是出于有意或无意,很少思考中国外交哲学在这方面的体现。
萨利克尤·桑塔姆:历史上,印度和中国两个文明古国之间长期保持着文化交流。婆罗门教、佛教从印度传播至中国、《罗摩衍那》在中国传播、玄奘的西行之旅,都是生动的例子。两大文明的交流需要常来常往常新,在今天更是如此。
我相信天地是宽广的,宽广到可以包容多样性,可以以德化人。虽然当今世界尚未达到和谐状态,但我相信,通过印中关系的不断发展,世界可以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迈进。(完)
中国以道义为基础,与世界各国建立关系,不把某个国家归类为朋友或敌人,而是把世界当作一个大家庭,希望与各国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致力并确实把敌意转化为善意。这一方式是当今世界所缺乏的,也是世界政治所需要的。
足球比分雷速论坛期间,印度Tetso学院政治学系教授萨利克尤·桑塔姆(Salikyu Sangtam)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从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出发,分享了他眼中的中国外交哲学,以及这种外交哲学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的独特价值。
围棋体现了中国文化最重视的品德,如耐心、无为、远见、敏锐度、适应性、全局观、寻求相对优势和等待合适的时机。国际象棋推崇的准则与围棋相反,包括统治、大胆迅速地消灭对手、短期战略、即时互惠和重视全面决定性胜利。这些差异也体现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处理与他国关系上,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和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为准则。
萨利克尤·桑塔姆:我的研究兴趣主要在政治心理学、研究方法和非西方政治思想,特别是中国思想。对中国思想的研究,包含了哲学、历史和战略传统等丰富内容。这些研究有一条共同的主线:探索非西方的知识体系和思想。
天下观的原则,在于包容、不排斥、不对立、不贴标签,没有什么是不能相容或异质的。天下观强调和而不同,欣赏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多样性。认为只有存在多样性,和谐才有可能,如果只有同一性,和谐这一概念就无法存在。这也是孔子、孟子、老子等先贤和“五经”中所强调的。
萨利克尤·桑塔姆(Salikyu Sangtam),印度Tetso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在校教授政治理论、研究方法论和国际关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非西方政治思想、中国思想和政治心理学。
从天下观的角度看,各国愿意接受差异,强调和谐、包容、合作,倡导互利共赢、相互尊重、兼容并包和多样性。正如中国学者赵汀阳所言,以天下观看待全球政治,是“天下无外”的,即和谐、包容、协调、融通的,敌意可以转化为善意,世界不以现存的民族国家为基础,而是成为一个以道德为基础的共同体。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印中文明在很长时间里都保持和平和谐的关系,并接受彼此差异。直到近代,随着殖民帝国的到来,印中关系才出现转变。彼时英国趁中国和印度国力衰弱,擅自划定边界,使之成为双方分歧的主因,同时外部势力试图在两国间制造裂痕,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505.55MB
查看643.43MB
查看76.8MB
查看282.63MB
查看839.13MB
查看914.59MB
查看493.65MB
查看405.61MB
查看873.85MB
查看777.50MB
查看904.77MB
查看788.66MB
查看841.89MB
查看610.84MB
查看478.54MB
查看973.56MB
查看479.87MB
查看155.99MB
查看230.51MB
查看947.72MB
查看908.18MB
查看613.61MB
查看389.77MB
查看637.48MB
查看336.59MB
查看251.43MB
查看416.74MB
查看205.74MB
查看207.30MB
查看199.88MB
查看623.42MB
查看636.84MB
查看830.90MB
查看687.85MB
查看740.98MB
查看522.97MB
查看777.99MB
查看760.20MB
查看837.57MB
查看671.75MB
查看312.24MB
查看932.84MB
查看832.62MB
查看272.64MB
查看535.21MB
查看500.29MB
查看584.78MB
查看506.35MB
查看425.75MB
查看722.67MB
查看273.31MB
查看951.79MB
查看485.76MB
查看126.36MB
查看783.48MB
查看314.95MB
查看113.56MB
查看646.47MB
查看425.36MB
查看860.16MB
查看312.97MB
查看889.74MB
查看897.37MB
查看772.33MB
查看248.90MB
查看851.48MB
查看899.86MB
查看411.50MB
查看712.32MB
查看210.38MB
查看114.97MB
查看353.53MB
查看502.38MB
查看759.74MB
查看585.72MB
查看918.24MB
查看416.11MB
查看118.42MB
查看954.10MB
查看840.57MB
查看171.89MB
查看903.75MB
查看561.61MB
查看486.51MB
查看172.46MB
查看599.57MB
查看363.30MB
查看588.29MB
查看728.19MB
查看196.91MB
查看231.29MB
查看397.26MB
查看464.60MB
查看554.45MB
查看261.51MB
查看954.63MB
查看489.67MB
查看595.65MB
查看100.98MB
查看528.54MB
查看944.86MB
查看681.94MB
查看666.53MB
查看588.54MB
查看
387如皋hy
2025-07-02 06:16:10 推荐
246188****8864
1787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出生➔
2025-07-02 07:21:24 不推荐
998152****2270
2025-07-01 20:05:41 推荐
39酷玩滑板
2025-06-30 15:29:2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