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终于不是死面窝窝头发包了我们有救了
发布时间:2025-01-09 11:44:01
太好了终于不是死面窝窝头发包了我们有救了
难得狄髻轮廓很对味而且网罩覆了黑纱,图二能看到透光的纱,狄髻+珍珠挑牌/排搭配也很妙(严谨点不叫它珠结了)?,头面的位置和比例也对了(压鬓簪也没有横着用,图一二的满冠就算了,反正明制的有些人也在当钿类的用)。是的我就是在拉踩某个爱扯复原非遗大旗热爱窝窝头和缩小娃用版首饰的于某人。
#九重紫
耳饰不太贴合复原向,这也是古装剧老毛病了,希望造型师再接再厉吧。
————————————————————
在补充一个吧,老夫人的包巾/首帕应该也参考了文物,我特别喜欢祖母的方额角(还是叫鬓角),特别有古韵!
又捡了几张图,我觉得还挺有意思,反正整体给我的感觉很割裂感觉造型应该是多个团队,明明很多服饰细节他们都注意到了但偏偏最明显的地方露怯了。
大婚时的吉服
男主红圆领吉服+玉革带+披红+乌纱帽(受不了帽绳了求你去掉吧)+簪花(明代科举婚礼官方场合都有)
女主翟/珠冠(看不清细节)+麒麟送子?云肩通袖圆领袍。
祭拜先祖☞补服
女主(对应丈夫级别)和男主身穿麒麟补(武官)红圆领+革带,很难得袍服到了脚面!终于有剧组注意到这个细节了。
梳狄髻戴头面+文物同款耳环(谢谢终于看到明代耳环了)。
还有一张带了无翟的牡丹翠叶珠冠(翠叶满一点就更好了)。
赐婚时背景板的有漆纱狄髻嬷嬷+明宪宗元宵行乐图配色的宫女
————————————————————
其他服装我就不讨论了,放量小/时代穿越/混搭等……一直是常见问题,只能捡可夸的夸,能进步一点是一点。以及我不觉得什么照顾大众审美所以做的贴身,我做为大众的一员并不背这个锅,真照顾审美就该一视同仁,男装也做的紧一点啊,而且明明背景板的路人宫女侍卫放量是正常的。分明是某些高傲造型师(好好好,一些人破防了,所以再加上导演,制片人,xx)故步自封刻板着大众的审美认知罢了,不求文物复原的大放量,但也别这么抠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