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一个痊愈的孩子,透过屏幕叫我‘爷爷’,喊的我心花怒放,内心非常温暖。”说到这儿,莫言的眼神变得更加温和,“我也想让我的朋友体会这样的幸福。”
之所以给这个外逃贪官的故事取名为《鳄鱼》,是因为莫言觉得,决定鳄鱼生长快慢的是饲养它的柜子,如同人的欲望,如果没有限制,也很容易不断膨胀。
那一次,被莫言叫来的作家们创作了23件书法与画作,全部拍出。莫言粗粗算了一笔账,筹集的善款差不多能让四十名患儿得到救助。他说,这就是“与人为善”。
获诺奖的2012年,越来越远。他还在写,将写剧本当成眼下创作的首要任务,觉得自己还具备一定的潜力。小说也不会丢下,写完这一轮剧本,再把它捡起来。
时间飞一样往前走,莫言并没有被落在书斋里。他会很起劲地刷短视频,也关注人工智能,不久前跟诺奖得主古尔纳聊到AI时,还幽默地说,“有生之年我们是不会失业的”。
这被莫言视作开阔眼界的过程,“对作家来说,没有浪费的素材。之后,我写的小说、剧本诗歌,甚至是书法,都会有我去非洲旅行参观的影响所在。”
底气源自他做过的一个实验:让AI写一首七言绝句,出稿速度很快,但每一句都似曾相识:不是从李白那摘几个字,就是从杜甫那里偷来半个句子。
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的一个小村庄。那时,农闲时业余剧团的演出,对孩子来说宛如一场盛典,咿咿呀呀的曲调、变幻莫测的故事,都是一种艺术教育和历史知识的启蒙。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代替余华给小说签名的场面,一度成了热梗,有些“莫言金句”依然泛滥,当媒体求证时,莫言只能有些无奈地说一句,“那真不是我说的。”
“但我心里的基本原则永远不会改变,我是一个中国人,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人民,热爱劳动、艺术,永远以诚待人。”他说,这都是自己今后写作最基本的推动力。(完)
“当年走上文学之路,靠的是写记忆里的故乡、童年,获得了文坛认可。哪怕许多年后,很多人和事都变了,拿起笔来,故乡依旧绕不开。”他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写作的时候,莫言腾出了大量时间去旅行,在“他乡”获得的别样人生体验,和从故乡汲取的营养,共同成为滋养写作的养分。
他的衣着很简单,衬衫加深色系外套,脚上踩着一双轻便的鞋子。在这次采访正式开始前,有不少人围着他想要合影、攀谈——身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即便此时距离获奖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莫言依旧常常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莫言很少主动聊起这十二年的日子,只有在被问到的时候,才会偶尔感叹,这期间的故事简直可以写厚厚的一部书,或者三部精彩的话剧,“别人对我的看法,是我不能控制的。”
他开始对地方戏感兴趣,反穿父亲的皮袄,脸上涂满锅底灰,兴致勃勃登台。很多年后拿起笔来写作时,这些回忆争先恐后跑了出来,催着他去写。
“我希望,我的小说跟戏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他说出了自己的期待,“也许那时有了写剧本的训练,会使我的小说更具备可读性。”
他给自己规划了一条规模极大的“壮游”路线,甚至延伸到了非洲。在肯尼亚,莫言看到了动物和辽阔的草原,和当地人聊天,品尝当地的食物。
牛牛游戏软件代理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上官云) “作家的思维就像天上的云朵,瞬息万变且难以琢磨。这恰恰是人工智能难以超越的地方。”春天的一个下午,记者在北京见到了作家莫言。聊到时下热门的AI,他大笑,“前些天我还和古尔纳先生说,有生之年,我们是不会失业的。”
写作依然重要,但莫言的人生重心在慢慢转移。他将大块的时间分给了慈善公益事业,以书法为桥梁,义拍筹钱,救助先心病患儿。
“你的诚实有可能误伤别人,也有可能被别人误解或者自己吃亏,这都没关系,只有诚信者才能够成就大事业。”以诚为本,这是莫言70年来总结的一点经验。
这事后来经常被他提起,并且变成了一个段子:莫言一脸严肃地许愿,以后再跟苏童、余华站在一起时,希望别人介绍自己时是“剧作家”,介绍他们俩时是“小说家”。
“文学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神生活劳动。”莫言解释,“每个作家都在千方百计追求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小说里的人物变成典型人物画廊里的一个个形象。”
等到不那么忙了,莫言正式出版的新作品依然不算多,其中也没有长篇小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写作有所懈怠。专心写戏剧的同时,他和读者沟通的方式也更新了。
刚获奖时,莫言远比现在要忙,经常马不停蹄出席各种活动。随着喧嚣渐渐散去,他出现在聚光灯下的频率在降低,但网上关于他的话题并没有减少。
“有些好的金句,以及一些不好的句子,都算到我头上,既荣幸又冤枉。”他有点委屈,但也知道,这似乎是有一点名气的人都要承受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故事越写越顺。莫言发现了戏剧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相通之处:擅长白描,几乎没有心理描写,人物性格基本依靠对话、行为来展现,流畅自然。这正是比西方小说优越的地方。
直到前些年,莫言被北京人艺的老院长张和平“催稿”,“那个话剧该给我们写了吧?”他一口答应下来。但各种因素交叠之下,2020年春节剧本才完成。
因此,根植于古典文学土壤的中国作家,具有写话剧的先天优势。他不愿意放弃这种优势,也想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总而言之,写戏剧就是为了还愿。”
一段时间内,莫言自嘲是“无用之人”,做慈善将他从曾经的悲观情绪中捞了出来。很多人看重他诺奖作家的头衔,喜欢问他处世之道,莫言的回答是“以诚待人”,万事“诚”为上。
作家的思维就像天上的云朵,瞬息万变且难以琢磨。他坚持认为,这恰恰是人工智能难以超越的地方,独特的创新能力就是作家存在的价值。
事情起源于两年前,他跟王振一起写福字,打算送给朋友。写着写着,莫言心里有了主意:不如把这些字卖掉,筹点钱捐给慈善机构,帮助西部地区困难家庭的先心病患儿。
莫言跟好友王振一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取名“两块砖墨讯”,有时分享日常生活,有时分享点书法作品,想做的事情,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
937.38MB
查看311.11MB
查看79.6MB
查看777.83MB
查看256.84MB
查看861.47MB
查看500.77MB
查看819.65MB
查看603.90MB
查看217.20MB
查看980.93MB
查看233.37MB
查看341.26MB
查看906.89MB
查看846.43MB
查看399.59MB
查看380.89MB
查看826.41MB
查看701.11MB
查看420.14MB
查看392.47MB
查看776.29MB
查看418.99MB
查看895.55MB
查看397.60MB
查看513.19MB
查看342.23MB
查看628.38MB
查看595.63MB
查看670.85MB
查看126.53MB
查看346.23MB
查看639.86MB
查看203.74MB
查看532.54MB
查看139.48MB
查看613.26MB
查看984.51MB
查看510.81MB
查看662.73MB
查看316.42MB
查看541.36MB
查看168.94MB
查看774.60MB
查看121.88MB
查看486.76MB
查看513.22MB
查看707.55MB
查看478.43MB
查看825.55MB
查看574.61MB
查看160.86MB
查看917.34MB
查看880.41MB
查看460.31MB
查看253.84MB
查看992.63MB
查看695.71MB
查看236.96MB
查看448.34MB
查看706.16MB
查看132.23MB
查看226.54MB
查看338.10MB
查看888.54MB
查看123.96MB
查看460.58MB
查看170.72MB
查看814.72MB
查看329.57MB
查看933.30MB
查看339.96MB
查看503.61MB
查看873.39MB
查看307.26MB
查看503.56MB
查看474.55MB
查看579.55MB
查看709.28MB
查看389.74MB
查看263.52MB
查看933.33MB
查看610.38MB
查看938.67MB
查看773.83MB
查看296.81MB
查看100.16MB
查看268.43MB
查看565.16MB
查看487.65MB
查看331.91MB
查看584.79MB
查看459.77MB
查看520.67MB
查看771.39MB
查看306.20MB
查看540.94MB
查看217.38MB
查看807.35MB
查看788.98MB
查看998.29MB
查看893.16MB
查看298.14MB
查看328.60MB
查看
253 绵阳tg
中央台办、国家发改委举办福建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座谈会🐽
2025-07-04 00:21:58 推荐
598 188****7886
“高端冲突”里没用,美军最有希望的空基激光武器项目被取消👁
2025-07-04 11:23:15 不推荐
436 152****1619
一个律师见证反家暴20年👒
2025-07-04 07:31:36 推荐
55 我就是爱跳高
2025-07-03 03:25:04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