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张铭荣也不忘苦心钻研剧本。比如在排练长生殿时,一共四本戏,他负责第二、第四本戏,因没有折子戏参考,剧本完全由张铭荣自己撰写。为将两本戏的内容设计得更加热闹,他查阅各类资料,把“安禄山造反”的情节,放在“合围”中使戏增色;在“舞盘”中,加入“杨贵妃跳舞”“李隆基打鼓”的情节,体现出两人兴趣相投的爱情。
活动走访上海科技、卫生、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引领广大青年在跨越年代的对话中感悟初心使命,在老一辈的峥嵘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脚踏实地、善作善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奏响“青春心向党,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和声。
在剧团,张铭荣有时被戏校邀请去教戏、上课,赵磊、江志雄、孙敬华、娄云啸、谭笑等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员,都曾上过他的课。张铭荣十分关心后辈的发展,对青年演员,有说不完的嘱托:昆曲演员要及早整理自己在艺术上的前进步伐,想清楚自己怎么走;在继承传统上,第一步要学,第二步要不停总结,这样才会进步;进步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无论往前走一步也好,走半步也好,都得要走;传统要保留,特别是经典剧目要稳定、固定,但也要实事求是地分辨,不能走弯路,为了迎合新观众而扔掉老观众;戏曲无非是演员的技艺和讲故事两个方面,通过演员的技艺展示,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好看,所以演员一定要努力提高技艺,不光是武戏,文戏也要学,要知道昆曲文戏的特点和长处。
张铭荣对待演出极其认真。有一次,他到浙江东阳演出《时迁偷鸡》,台下观众十分热情,当他用力做完一个后空翻落地时,突然发现自己的一条腿不能动了。他预感到这条腿应该断了,怎么办?难道就这样,像钉子一样钉在舞台上吗?“盖叫天老师演《狮子楼》的武松时,从高台翻下也摔断了脚,但他还是坚持演完了整出戏。我演的‘时迁’,也是梁山好汉,绝不能倒下!”他默默地在心里说,坚持到大幕落下。
进入戏校后,张铭荣一开始学习《下山》等文丑戏时,由于年纪小,没有生活经验,怎么学也学不像。昆教组的周传沧老师、华传浩老师见他是男同学里个子最小的,喜欢翻跟头,就让他学武丑,还亲切地叫他“小萝卜头”。自此,张铭荣苦练身段、毯子功、靶子功等。之后,一出《问探》,让他站到了舞台中央。这是张铭荣掌握的第一出“五毒戏”,让他在丑行中崭露头角,此后老师都让他来演武戏。
当时,文化部导演班曾到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招生,但是仅有一个名额。张铭荣主动把这次宝贵的机会让给一位得病的同事,“同事只学过武戏,如果不去学导演就没有戏演出,我自己是丑角,还有一些戏可以演。”他解释道。也因此,张铭荣在做导演期间一直是“无照”营业。
那场考试竞争十分激烈,共有1400多人报名,最后仅录取60人。张铭荣打小调皮,因为身形灵巧,所以会翻墙头、竖蜻蜓、打虎跳。老师们见他如此活跃,一眼便指定他学“小花脸”。
在戏校,“传字辈”老师曾向张铭荣等学生传达“一颗菜的精神”。张铭荣解释道:“白菜的菜心只有一个,却需要层层绿叶的包裹,才能成为一颗晶莹如玉的白菜。”“一颗菜的精神”让张铭荣懂得“合作”二字的重要性,更让张铭荣明白:为人、为戏,要为集体、为大家,舞台上的表现不仅需要个人的付出,更需要大家的努力,方能凸显主角,让整台戏浑然一体。
网信官网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团委、市科技团工委、市卫生健康委团委联合发起第三期“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
张铭荣,出生于1942年,籍贯江苏镇江,是我国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演员班,师承“传字辈”老师周传沧、华传浩、王传淞,以及京剧名家盖春来等,毕业后即得京剧名丑艾世菊、张春华指点。曾获1959年首届上海市青年会演优秀表演奖、2000年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荣誉表演奖、2001年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导演奖(昆剧《琵琶行》)、2006年文化部“昆曲艺术优秀(导演)主创人员”、2009年6月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特别荣誉奖(昆剧《寻亲记》)等荣誉称号。
昆剧多为折子戏,折子戏串起来就是一出大戏,如《长生殿》50折、《牡丹亭》55折。排练大戏时,需要两位导演,一位是外请的话剧导演,另一位则是懂昆剧的副导演。张铭荣常被团里派去做副导演。由于性格好,他与很多导演的关系都处得相当不错,而且他从不挑戏,经常参与群戏,在合作了十几位导演后,不知不觉中积攒了丰富的导戏经验。
长期以来,大量的演出造就了张铭荣极为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宽泛的戏路。张铭荣精通武丑、文丑戏种,武丑戏代表剧目有《问探》《盗甲》《挡马》《借扇》等,文丑戏代表剧目有《茶访》《问路》《教歌》《痴诉点香》《势僧》等,这为他后期转型成为导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64年,张铭荣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965年正式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当被问及“入党动机”时,这位老艺术家笑了,说:“我在戏校上学的时候,整个社会都有一个大氛围,那就是毛主席在1963年提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一直以来,雷锋“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深深影响着张铭荣,不仅在生活中“走到哪儿,好事做到哪儿”,更成为他长期从事昆曲表演的“艺术信条”。从台下十几年如一日的练功、学习,到台上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张铭荣从来都是事无巨细,认真对待。
身为导演,张铭荣十分关注昆曲的发展。他认为,昆剧的经典剧目,能不大动就不要大动,因为其传承千年,不能轻易否定,否定的有可能恰恰是昆曲的精华。而对于一般的小戏,也不要太捧得高高在上,随着观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昆剧不能再“孤芳自赏”了,在不妨碍全貌的前提下,要让大家都能够接受。“特别是丑角,本身要起到活跃(戏)的作用,更是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张铭荣说。
不管在戏校还是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张铭荣一度都是演出最多的青年昆剧演员。不过在这些演出中,主角戏只占少数,更多的是枯燥而又乏味的配角戏和龙套戏。
张铭荣胆子大,也肯吃苦,在舞台上摔过很多次。他曾从叠起的三张桌子上直接摔下来过,在做“小翻提”时脚下一滑,甚至直接摔晕在舞台上。然而,一次次的摔打并没有“劝退”他,反而让他更勇于尝试各种新技巧。张铭荣看到川剧《白蛇传》中,哼哈二将有一个轮流翻跟头的动作很新奇,跟头轻巧且俏皮好玩,于是也想试试。他在水泥地上铺好一块毯子,上来就练,没想到直接摔在地上晕了过去。
新中国成立前,张铭荣的父亲是运输行的业主,由于很喜欢京剧,常带着大儿子张铭荣去看戏。新中国成立后,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人运输行并入铁路局,他父亲成为一名铁路工人。张铭荣记得,父亲当时一个月工资68元,家中8个子女,经济实不宽裕。当父亲从报纸上看到华东戏曲研究院训练班招昆曲演员,且不要学费,还有伙食费补贴时,就让对戏曲感兴趣的张铭荣考虑去考戏校,以减轻家中负担。
465.70MB
查看655.14MB
查看24.5MB
查看745.71MB
查看399.76MB
查看732.49MB
查看255.14MB
查看728.69MB
查看447.79MB
查看755.49MB
查看805.92MB
查看880.41MB
查看181.79MB
查看926.84MB
查看395.75MB
查看888.84MB
查看379.76MB
查看455.33MB
查看266.10MB
查看781.22MB
查看866.40MB
查看730.70MB
查看135.18MB
查看684.63MB
查看820.61MB
查看369.32MB
查看521.30MB
查看119.52MB
查看411.60MB
查看400.89MB
查看675.89MB
查看369.79MB
查看793.29MB
查看665.87MB
查看112.36MB
查看496.42MB
查看982.57MB
查看262.54MB
查看589.57MB
查看822.16MB
查看135.85MB
查看570.16MB
查看647.38MB
查看956.59MB
查看405.17MB
查看596.58MB
查看520.89MB
查看109.86MB
查看618.81MB
查看153.21MB
查看674.88MB
查看774.92MB
查看127.20MB
查看499.58MB
查看815.17MB
查看969.11MB
查看219.14MB
查看652.98MB
查看445.19MB
查看751.96MB
查看903.57MB
查看787.28MB
查看101.83MB
查看820.46MB
查看290.86MB
查看344.96MB
查看561.27MB
查看380.57MB
查看353.58MB
查看768.86MB
查看379.45MB
查看804.28MB
查看603.13MB
查看403.19MB
查看850.53MB
查看529.71MB
查看953.25MB
查看233.40MB
查看977.82MB
查看509.85MB
查看434.73MB
查看283.74MB
查看172.54MB
查看704.18MB
查看477.44MB
查看308.32MB
查看169.86MB
查看274.14MB
查看603.12MB
查看980.61MB
查看544.54MB
查看383.26MB
查看654.57MB
查看531.53MB
查看833.38MB
查看686.19MB
查看759.19MB
查看511.95MB
查看339.49MB
查看294.28MB
查看154.63MB
查看241.37MB
查看199.81MB
查看207.51MB
查看
654延吉bw
大资金跑步进场!⛍
2025-07-02 20:35:16 推荐
796188****8401
振华重工紧急回应:起重机不会对任何港口构成网络安全风险⛑
2025-07-04 08:16:12 不推荐
821152****1006
比亚迪、特斯拉的“小伙伴”,来了!⛕
2025-07-02 04:08:00 推荐
43要有公主范儿
纪念金庸诞辰 100 周年,金庸小说对你意味着什么?⛘
2025-07-02 19:20:06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