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时,专门来到绍兴浙东运河文化园,拾级登上园内高拱石桥,看到古运河流水绵延,不远处的高架桥上车流不息。总书记感叹“在这里可以畅想一下古今沧桑”。随后总书记又到浙东运河博物馆参观,临别前殷切嘱托要“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考察时强调,“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4个月后,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悠悠千载,大运河“这篇文章”的文眼,就在一撇一捺的“人”字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有着十分精准的战略定位,在不同场合强调让大运河造福人民的旨归。2006年在杭州调研大运河时,要求“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沧桑一瞬,一眼千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崇高使命和深沉情怀,把文化遗产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系统谋划部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做深、做透、做到位,建设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不辜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大运河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从京杭运河上的“西湖”号,到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自南向北、由一域到全国,行与思之间,总书记的“运河情怀”不断延展升华。在总书记的直接推动下,2019年,国家层面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也被列入首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
2006年的一天,杭州水上巴士“西湖”号迎来一位特殊的乘客。从拱宸桥到艮山门码头,古老运河与现代风光迎面而来,当听到工作人员介绍杭州运河正在进行综合保护,他频频点头,提出“希望杭州能再接再厉,继续做好运河综保工作,使杭州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这位乘客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
“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我们要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的系列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这条经济之河、民生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2020年11月,总书记考察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在码头同市民群众亲切交流后指出,“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浙江共有11个河段、13个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河段长度327公里,流经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5市20多个县(市、区),是大运河中全线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大运河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深刻阐释了大运河文化保护和利用、传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其中蕴涵的思路、方法、答案,为统筹保护、传承和利用,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浙江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了“一个高地、四条示范带”的建设方向:即打造大运河文化研究高地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带、大运河生态保护示范带、大运河文旅发展示范带、大运河美好生活示范带等四条示范带,充分彰显“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浙江运河文化特色。
水脉连着文脉,大运河文化凝结着“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思想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既是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上积极探索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落点。
前不久,就在运河边上的绍兴柯桥,浙江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进会如期召开,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揭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共同体发起成立……大运河这篇文章再添新章节。
在这个总框架、总要求下,各地各部门要争当行动派、实干家,将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浙江段)打造成为对外展示浙江、宣传浙江的“金字招牌”,打造成为大运河上最具影响力、辨识度的黄金线、精品线,打造成为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有人统计,大运河流域居住着中国近八分之一的人口。亲民性与生活性构成了大运河最鲜明的文化本色。曾经浪桨风帆、千艘万舻的大运河,如今不仅依旧航船辐辏、工商并茂,而且宜居宜业、物阜民丰,发挥着水利、航运、生态、文旅等综合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的使命任务。省委全面部署实施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十大行动”,其中的历史文脉赓续行动,就将大运河文化作为重点。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调共进,以文气聚人气,让人流跟着文脉走,大运河必将成为新时代展示浙江形象、赓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在总书记心中,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这份运河情怀,留下了一连串的“文化足迹”,演绎出总书记与运河的许多故事。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扎实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运河保护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同时让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到大运河保护中来,让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让致富河、幸福河实至名归。
酷彩吧大运河,一部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史诗。她在地理意义上联通南北,从精神层面贯穿古今,绵延成数千年的中国文脉,生动诠释和有力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
934.81MB
查看529.51MB
查看99.4MB
查看437.40MB
查看677.49MB
查看778.13MB
查看941.85MB
查看891.27MB
查看828.97MB
查看953.62MB
查看618.41MB
查看198.35MB
查看586.72MB
查看165.41MB
查看670.68MB
查看732.55MB
查看245.69MB
查看456.11MB
查看834.18MB
查看918.87MB
查看961.71MB
查看607.88MB
查看692.88MB
查看769.75MB
查看299.27MB
查看940.40MB
查看169.56MB
查看722.28MB
查看559.63MB
查看612.21MB
查看986.80MB
查看679.74MB
查看339.28MB
查看722.67MB
查看600.23MB
查看249.61MB
查看485.79MB
查看987.63MB
查看758.32MB
查看892.58MB
查看843.60MB
查看292.29MB
查看300.85MB
查看650.42MB
查看126.54MB
查看577.97MB
查看609.84MB
查看749.93MB
查看554.65MB
查看789.88MB
查看801.11MB
查看217.75MB
查看214.10MB
查看875.14MB
查看790.52MB
查看841.75MB
查看750.44MB
查看702.58MB
查看756.39MB
查看678.44MB
查看128.89MB
查看234.37MB
查看686.50MB
查看509.94MB
查看953.42MB
查看875.58MB
查看864.65MB
查看482.14MB
查看128.54MB
查看774.79MB
查看405.65MB
查看692.77MB
查看511.50MB
查看442.17MB
查看856.44MB
查看158.94MB
查看285.43MB
查看183.74MB
查看361.64MB
查看962.52MB
查看640.58MB
查看287.97MB
查看236.94MB
查看570.63MB
查看552.97MB
查看967.43MB
查看504.38MB
查看754.79MB
查看640.94MB
查看642.80MB
查看264.42MB
查看305.43MB
查看851.48MB
查看392.87MB
查看410.74MB
查看643.75MB
查看179.51MB
查看227.10MB
查看148.92MB
查看589.16MB
查看714.92MB
查看205.24MB
查看843.91MB
查看180.82MB
查看
607大理ut
2025-06-29 21:42:10 推荐
476188****4874
2025-06-30 21:00:10 不推荐
560152****2111
2025-06-30 09:33:10 推荐
49炫酷小赛车
AI手机概念股走高 机构称未来AI手机或将重塑手机行业生态👻
2025-06-29 00:04:40 推荐